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于2009年3月21日,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常州市武进的锦海国际大酒店,召开了学会成立30周年和第九届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支持下,由常州市常超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承办,本次会议顺利召开。
与会代表120余人,来自航空航天,水利水电,特种设备、化工、冶金、机械、铁路等20多个工业系统。会议于3月21日上午9点正式开始。由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沈建中博士宣布大会开始。接着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王瑞刚副秘书长致辞,他对学会成立30周年来的重大事件做了回顾和总结,从学会于1978年10月成立的背景谈到学会一步步走向国际化。他指出,无损检测分会是传递新的技术信息、研究并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学术团体,在全国无损检测界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积极奉献,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无损检测事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接着由常州市武进区科技局张志华局长致欢迎词,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武进区的科技发展现状,民营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发展。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王瑞刚副秘书长为祝贺学会成立30周年赠送了礼品,无损检测分会的主任委员沈建中博士回赠礼品,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无损检测分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然后,由徐永昌秘书长汇报2008年工作总结及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总结。2008年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成立30周年,2008年又是成功举办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之年,2008年又是分会委员会换届之年(为了集中经理办好世界无损检测大会,换届工作推迟到本次会议进行),对中国无损检测界来讲意义非凡。她标志着中国无损检测事业从1978年成立至今走过的辉煌历程的总结,标志着中国的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发展进步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的无损检测界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信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在老一辈无损检测专家学者的领导和倡导下,遵循学会以学术交流工作为基本宗旨,在历史的进程中,学会的职能不断扩展与延伸,学术交流为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成绩。努力提高学术活动质量,努力提高学术交流的吸引力,努力丰富和创新学术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是学会的重大课题之一。我们依靠学会的各专业和工作委员会、地方和各工业部门的无损检测学会及联合其他相近学科的学会,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推进无损检测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团结广大的无损检测技术人员,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安全、为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不断地作出积极贡献。
回顾学会的历史,无损检测事业的不断发展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1978年学会成立至今的30年,学会开展了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工作、组织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了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和资格认证、组织了工程检测、国际互访、技术咨询、技术教育、《无损检测》杂志的编辑等等大量的工作,为推动和促进我国的无损检测事业的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术交流工作是学会成立至今的基本宗旨,在历史的进程中,学会的职能不断扩展与延伸,可以说学术交流为学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成绩。学会要坚定不移地把学术交流工作放在首位,围绕提高产量质量,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培养人才,生产高质量的仪器设备为生产第一线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加强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论文水平和质量,使我国无损检测水平上一台阶,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无损检测分会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专业委员会7个(射线、超声、电磁[涡流]、非常规检测技术、声发射、磁粉和渗透专业委员会,经委员会讨论新成立应力测试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6个(学术、资格认证、编辑出版、在役设备、专家、教育培训科普工作委员会)。2008年10月无损检测分会成功举办了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本次大会创造了国内无损检测国际会议的空前规模,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会注册代表达764人,其中国外(境外)代表530人,国内代表234人;会议共交流论文490篇,作者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展览会共计202家公司参展,其中海外展台124个,国内展台78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损检测界朋友共同参加了本次无损检测盛会,沟通了技术,交流了感情。来自五湖四海的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应用人员和仪器设备制造商等通过本次会议的技术交流和仪器设备展览平台,获得了丰厚的收获。同时,国际先进的技术研究现状、应用水平以及仪器设备研制水平,也将带给中国无损检测界更多的启发与行动。会后,各国代表对成功召开这次会议表示祝贺和赞扬。
17thWCNDT大会,搭建起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无损检测,让中国无损检测走向世界”的平台,为中国无损检测界更好地融入国际无损检测大家庭创造了良机!
作为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的协办单位,上海克洛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炳勋先生总结了与学会共同成功筹办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的经过,并自豪地说他兑现了承办时的诺言,即不收利润,承担亏损,全力以赴,办好会议。他没有辜负广大理事和无损检测同行对他的厚望。潘先生还希望学会在20年内再能成功地举办一次世界会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成立30周年来,许多工作者对无损检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此会议设立了首届“百人奖”,对108位无损检测人员进行了表彰。奖项共分三项,杰出贡献奖,包括应崇福、马铭刚、李家伟、姚锦钟、王务同、陈积懋、郭成彬、蒋危平8位;特殊贡献奖包括耿荣生、沈建中、郑世才等共40位;优秀学会工作者奖包括丁克勤、马剑民、刘时风等60位。学会副主任委员沈功田博士宣读了获奖人员名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瑞刚和学会正副主任委员为30年来对学会作出积极贡献的无损检测人员颁发奖状和奖金。获奖人员一一上台领奖并合影,气氛热烈又欢快。
颁奖结束后,王瑞刚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宣读第九届无损检测分会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1位,副主任委员8位,总干事、副总干事2位,委员99人组成了第九届委员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迎来了第八届主任委员和第九届主任委员的交接仪式,第八届委员会是历届委员会任期最长的一届,自2003年始至2009年2月,第八届主任委员沈建中博士简单地总结了任期内的工作情况,最突出的是08年10月举办的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暨展览会。第八届委员会胜利完成了任期内预订的目标。第九届主任委员耿荣生博士就职讲话,感谢无损检测同仁对他支持,并希望在他们的继续支持下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并提议第九届委员会的任期为三年,因为第八届委员会延长了2年。上午会议于11点15分顺利结束。
21日下午2点整,会议继续进行,由徐永昌秘书长主持。首先徐永昌秘书长邀请江苏省质量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强天鹏先生宣传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的2009年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号召广大的无损检测同行能积极参与。
各专业委员会主任或代理汇报2008年本专业的学术活动情况和2009年的计划。
资格认证专业委员会主任徐永昌介绍了资格认证情况,无损检测资格认证工作是学会工作的主线之一、学会工作的重点之一。30年来,开展无损检测等级人员培训和资格鉴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委员会积极筹划新标准的实施和加入欧盟无损检测认证体系的各项工作,包括:考题库、仪器、试块、管理条例、人员等软、硬件的各种准备工作。今年4月将由欧盟来华验收学会的认证体系,现正为加入欧盟认证体系加紧做好准备工作。在此也感谢各行各业、各省市学会对此工作的积极支持和帮助。
声发射专业委员会主任会戴光教授介绍了2008年声发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支持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的召开。2009年的计划是将于2009年7月31日~8月2日在南京举行第12届全国声发射学术会议,主要讨论仪器开发和信号分析应用,会议规模约60-80人。
非常规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广平博士介绍了专业委员会在2008年举办的2次无损检测新技术学术报告会的情况。根据学会要求,非常规专业委员会产生了新一届委员。新委员的组成既考虑了专业、行业的覆盖范围,也考虑了成员对学术活动的参与情况。新一届委员会计划于2009年9月-10月,在西安举办第11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交流激光,红外,微波及其它NDT新技术进展,会议规模50人左右。
射线专业委员会主任倪培君教授介绍了近几年射线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并计划于2009年8月在贵州举办西南地区第10次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与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约150人将参加此次会议。
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史亦韦女士是新选举的委员会主任,她计划于2009年9月1日在北京开展超声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超声专业热点问题和工作重点。约15人将参加会议。
电磁,涡流专业委员会主任林俊明先生简单介绍了2008年电磁,涡流专业委员会协助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的情况以及制定了3项标准。计划于2009年8月,在太原举办电磁专委会技术交流会工作会议,100人左右,于2009年9月,在西安举办世界应力测定与磁检测学术研讨会,300人左右。
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晴岩老师介绍了编写学会MT, PT教材的情况,并计划在今年7月-8月完成RT, UT教材的编写。2009年8月5日~8月9日将在山西举办第3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讨论教育发展与改革,电磁涡流检测与复合集成技术,无损检测动态和无损检测新技术等,约50人将参加会议。
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松平教授简单介绍了NDT推广和行业关系,并计划初定于2009年9月~10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先进材料及结构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结合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及其结构开展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交流会,约50-100人参会。
磁粉,渗透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永信老师介绍了2008年发动组织其专业从业人员参加第17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并编写完毕《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两本教材。计划于2009年10月,在江苏盐城市,召开一次磁粉探伤机技术专题研讨会,内容包括:复合磁化技术最新进展、磁粉探伤设备检定技术等。
接着,姚锦钟、仲维畅、郭成彬等人,多年从事无损检测技术,对无损检测有着深厚的情感,也纷纷上台发言,讲述他们自身30年来的感受。
主任委员耿荣生博士更是对中国无损检测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把中国无损检测工作做好。并表示将努力申办2017年的亚太无损检测会议,初定于2017年9月15日~9月25日间在北京举办。
另外有关明年年会的事宜正在酝酿当中。
《无损检测》杂志编委会第九届换届会议也于当日晚间召开。各编委会成员20余人与会。
至此,本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会议圆满结束。会议不仅是对过去30年工作的总结和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期盼。
根据理事长,副理事长第二次会议决定,并经协商,理事长,副理事长分管学会的各项工作的分工初步定为:
耿荣生 资格鉴定,学会外事工作
蔡安定 学会秘书处,编辑部
沈功田 声发射,在役设备
沈建中 学术,超声
任吉林 电磁涡流
杨建鸿 磁粉,渗透
郭广平 非常规,应力测试
倪培君 射线
李路明 高校教育培训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第九届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理事长):1人
耿荣生
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8人
沈建中、沈功田、蔡安定、任吉林、杨建鸿、郭广平、李路明、倪培君
总干事(秘书长):徐永昌
副总干事(副秘书长):朱亚青
委员(理事):99人(*为常务理事37人)
耿荣生* 王子成* 沈建中* 沈功田* 蔡安定* 任吉林* 杨建鸿* 郭广平*
徐永昌* 于志军*(女) 马剑民* 傅 洋* 刘时风* 刘松平* 刘晴岩*
孙秦明*(女) 许万忠* 何双起* 陈 伟* 林俊明* 李 祺* 姚锦钟*
胡先龙* 倪培君* 贾慧明* 郭成彬* 郭恩明* 霍 臻* 曹树林* 韩 焱*
周正干* 黎连修* 强天鹏* 李德来* 李路明* 关卫和* 吴东流*
徐国珍(女) 刘四喜 施天敏 刘伟成 吴 刚 郑 勇 戴 光
邵建华 邵小平 沈传钊 杨世维 黄永巍 李建民 李兴捷 李 伟
张国珍(女) 严仍春 刘金宏 巨西民 陈罕新 陈革新 钱其林
孔凡琴(女) 蔡桂喜 范 弘 魏忠瑞 晏荣明 雷银照 史亦韦(女)
王 琪 张碧星 康宜华 洪 艳(女) 李远超 陈振茂 聂 勇
雷 洪 董世运 叶 琛 丁克勤 袁 琪 陈翠梅(女) 周志伟
周晓军 罗云东 郁振炜 符 艳(女) 张 俭 李 泽 孙金立
李光海 黄建明 马耀芳 周予兴(女) 申卫东 张永信 梁玉梅(女)
杨小林 卢 强 万升云 邬冠华 郭 健
委员会委员共计99人,女士11人(占11%)。新换38人(占38%)。
平均年龄48.4岁;45%来自企业,55%来自院校研究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首届“百人奖”
获奖名单
杰出贡献奖(8位)
应崇福 马铭刚 李家伟 姚锦钟 王务同 陈积懋 郭成彬 蒋危平
特殊贡献奖(40位) 耿荣生 沈建中 郑世才 黎连修 沈功田 任吉林 蔡安定 徐永昌 朱亚青 林俊明 倪培君 傅 洋 潘荣宝 戴 光 刘松平 李月光 杨建鸿 郭广平 李德来 陈 伟 强天鹏 康纪黔 马羽宽 于志军 王怡之 贾慧明 陈健生 魏忠瑞 花家宏 周在杞 王子成 冉启芳 苏李广 曹树林 黄建明 钱其林 屠耀元 潘炳勋 李 衍 李明轩
优秀学会工作者奖(60位) 丁克勤 马剑民 刘时风 何双起 徐国珍 李 伟 陈罕新 郑 勇 李路明 王自明 雷银照 洪 艳 陈永康 余怀玉 苏恒兴 梅德松 晏荣明 夏纪真 张志永 沈传钊 巨西民 李 明 施天敏 张家英 康宜华 关卫和 周正干 陈振茂 蔡桂喜 李劲松 范 弘 杨理践 董世运 聂 勇 王莹赟 陈革新 符 艳 孙秦明 史亦韦 王国良 刘明贵 雷 洪 郑中兴 何泽云 张泽丰 王 琪 张碧星 张德万 蒋福棠 邬冠华 吴东流 韩 焱 刘晴岩 郭恩明 胡先龙 许万忠 仲维畅 骆稽泰 吕克茂 罗飞路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2009年4月3日 |